9/15/2017

[小說]友罪


書名:友罪

作者:藥丸岳

書系:春日文庫

出版者:春天

出版年:2015年7月


原PO文時間:20151023






第一次看這位作者的書,當初會想看它的動機有點迷妹XD,因為我喜歡的演員生田斗真推薦過這本書,而台灣剛好有代理進來,所以我就給它買下手了XDD

看完之後,心情很複雜、很無奈。
當然,這是一本很精彩的小說,不過它的”一針見血”卻是我心情複雜的原因。
複雜到我不想承認人性如此,但它偏偏就是如此的...不甘願感。(聽得懂我在講什麼嗎XDD
所以看到最後更不甘願地掉了幾滴眼淚!(我輸了..

『就算知道真相,也還能繼續做朋友嗎?』
這是書封上的一句話,起初我不以為意,後來才發覺..這句話的意義真的是太沉重了。
本書的主要視角是以益田、美代子、鈴木,三個人作為出發點,進而衍生旁支,織就出來的蛛網..真的會讓人感到愧疚、感傷、但又憤恨。
很矛盾情緒吧?!但這就是我的感受,複雜啊~

犯過錯的人,真的會改過自新嗎?怎麼判定他改過自新了呢?是真的改過自新還是假裝的呢?他會不會再犯呢?
受害者的傷痛怎麼彌補呢?為什麼傷害別人的人可以活著而被害者卻死去了呢?人命要怎麼算?
為什麼要拿納稅人的錢來養犯人呢?他做這麼壞的事為什麼不一命抵一命呢?憑什麼他能活著繼續人生呢?
他為什麼會犯罪?家裡不管教嗎?叫他爸媽出來負責?犯人心理層面有問題嗎?什麼童年創傷嗎?有創傷就能傷人殺人嗎?
你看,光是我們的社會面對書中的情形時,一定會”至少”出現上面我所列的那一點想法。

而這本書就是在寫這個,關於犯人、被害者家屬、友人、保護的人、被救贖的人、看熱鬧的人..大家的想法彼此衝突,什麼是對、什麼是錯,書裡沒有告訴你,這也是我喜歡的一點,所以對於結局的某程度開放,我很欣賞。

另一個我喜歡的地方,在於信任。
信任啊,是一種很脆弱的情感,只要有一次產生了不信任感,那麼要再度信任是難上加難了。
鈴木失去世人對他的信任,所以只能是無根的浮萍;然而在不知道鈴木前科情形下而交往的朋友,一知道真相,美代子避見他、益田半自主地揭發他、山內保持中立、其他人則是..竭盡所能的三姑六婆。


人言可畏,記者可惡。然而這兩者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道理,所以誰都很難清高地說我不是那個雞,或這個蛋。
信任怎麼產生的?微妙。也許通常都是等到了背叛,才發覺自己信任吧?!



鈴木這個不一樣的人所帶來的刺激,讓他身旁與他友好的人獲得了改變的勇氣。

美代子下定決心與自己的過去對抗,很勇敢,真的。因為她要對抗的是這個社會的扭曲觀念,給她這股勇氣的,是當初鈴木的一句話:『妳又沒有做壞事。妳沒殺人,又沒犯罪。妳不需要逃。』
然而後來她知道真相後,也曾一度拋棄了鈴木。

益田終於回到家鄉吐實中學時期的愧疚,甚至在知道會受到輿論抨擊的情形下,不再逃避地用本名發表自己的手記,只為了讓曾經被他背叛的鈴木看見。

老師與自己的兒子重歸舊好,因為鈴木迫切想要獨立、因為同事的勸說,因為她自己終於想開,對鈴木放手。

並不是責備什麼,這都是人之常情,只是太常情了,所以在被我任性寄託莫名希望的小說裡出現時,總是感到有些悲傷。(因為我也許也是常情之一)
不知道有不知道的幸福,知道有知道後的痛苦。

偏偏,好像好奇心殺死的那隻貓是假的,幾乎每個人都想要知道那些”知道”。



如果這本書是以鈴木為第一視角呢?那我想應該是本畫風驟變的圖畫日記。
這讓我聯想起BORDER這部日劇裡,有一集也是以少年犯為主題,少年犯犯下的過錯讓人無法原諒,所以成年後被找到然後被被害者的家屬殺了。為什麼過了這麼多年才被殺呢?因為少年犯找不到養活自己的工作,所以想出告白自傳,但這卻刺激到了被害者家屬,因此種下殺機。
這集結尾,主角的處理方式雖然有點天真,但是真誠。

所以鈴木的圖畫日記,也許會大賣,但他卻永遠得不到他想要的根。
也因此,書中視角的轉換,我很喜歡,不過鈴木的視角很少,所以到最後,我對他,還是存在著不信任感。(噯呀~我就是書中的大眾代表XD)


不過在最後,那封手記的連載,也帶給我一絲期待。
讓我可以再度任性的希望,有那麼一個可以擺脫社會框架、輿論壓力的純粹,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萌芽著。



『儘管如此,如果能再見你一面,如果能夠兩個人一起尋找那近乎不可能實現的「償還」,那麼,我想要實現那時候的約定。不管發生甚麼事,我永遠都會是你的朋友。』 -p.447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