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15/2017
[小說]單身
書名:單身
作者:克里斯多福‧伊薛伍德
書系:文學森林
出版者:新經典文化
出版年:2010年
原PO文時間:20150519
(上方書籍封面圖取自金石堂網路書店)
這本書已經在我的書櫃放了好久,當初會買它,好像純粹是因為介紹的文案吸引了我,所以那時的我,既不知道這本書有拍成電影、更不會知道多年後我會因為柯林佛斯而把它從書櫃拿出來。
還是妹妹告訴我,我才知道這個巧合。:)
還沒看過電影的我,先來看原作小說。
我的閱讀順序是:作者介紹→導讀→本文,是的,這是我習慣的閱讀順序,一定從第一頁開始看起。
而且這本書啊...我連續看了兩次,很奇妙的,原本第一次閱讀時可能不是那麼能體會的地方,第二次再細細的閱讀,有些地方,其實讓我有些感動。
誠如導讀裡頭所說的:『...因為這小說讓我反覆反覆看見自己。』
雖然一開始閱讀導讀時,我有點被華麗的詞藻給嚇到了,深怕我閱讀這本書時會如同我生吞英文書一樣的因為太耗腦而痛苦...XD
可是啊...出乎我想像的,這本書還蠻...有趣的,用"有趣"似乎有點失禮,不過真的很讓我驚艷~
諸如文字表達的方式、情節的安排....等等,以我現在的閱讀程度可以盡情享受個80%,期待年紀再增長些後,可以100%徜徉裡頭。
這本書的內容,如果用自我流大意解說的話...
一位名為喬治的近60歲男士,因為伴侶意外過世,單身的他有些憤世嫉俗,像把黑色的鋸齒,他把自己分裂成幾個部分運作生存著,而不是生活著,可是最後他還是掙扎著想追求愛的一日故事。XD
閱讀這本書之前,如果先了解一下當初的時代背景,會更能融入小說裡。
不過假使沒有先了解時代背景就直接閱讀,也無妨,只要把現在社會大眾對待同性戀者的惡意放大個N倍....你懂的。
以下整理了一些我特別有感觸的頁數:
p.19-
『現在並不單純是現在。現在還是個冷酷的提醒,比昨日整整晚了一天,比去年晚了一年。每一個現在都標明了日期,使得過去的現在們全部過時,直到也許-不,不是也許-是肯定會:那一刻來到。』
p.23v.s. p.87-
『生命體在萬物之前摧毀生命體,而這些觀眾-鍋子、平底鍋、刀叉、瓶瓶罐罐-在演化王國裡無足輕重..(略)』v.s.『(略)...因為,唯有在少數族群對多數族群構成威脅時,即使只具有假想的威脅性,少數族群才會被歸納為弱勢..(略)』
p.40-
『(略)...錯就錯在書本告訴妳,吉姆是我的替代品,因為我欠缺一個真正的兒子、真正的弟弟、真正的丈夫、真正的老婆。吉姆才不是替代品。而且,容我侈言,全天下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吉姆。』
p.101-
『師生一時間靜默以對,淺笑得近乎親暱。喬治覺得,說了這麼多寓意深遠的話,即使兩人無法進一步瞭解對方,這種彼此不解的狀態,這種準備維持目的相左的心境,本身就是一種親暱。』
p.113-
『(略)...他們一直嚷嚷:「這些人全是殭屍!」他們只能逼自己相信美國人是殭屍,否則只好舉白旗,承認美國之所以能過這種生活是因為他們的文化遠遠超前歐洲,大概進步五百年吧...(略)』
p.190v.s. p.201-
『(略)...為什麼非找對比鮮明的對象來交談不可?因為兩人必須代表象徵性的角色。以喬治與肯尼為例,代表的是青春與年邁的兩極。為何非具象徵意義不可?因為這種對話的本質是對事不對人,是象徵性的邂逅,不牽涉到任何一方的私事..(略)』v.s.『(略)...在落地的過程中,兩人的身體相互摩擦,短暫卻粗暴。對話產生的磁場被破解了。無論兩人現在是何種關係,已不具象徵意義。』
p.141-
『(略)...但再看幾秒,喬治才注意到畫中獨缺一項東西,因此這幅畫的意義付之闕如。畫中少了躺在沙發另一端的吉姆,也在讀書,兩人沉浸在個別的書中世界,卻全然知道彼此的存在。』
p.174v.s. p.200-
『往事只是已經結束的事。』v.s.『(略)..我只是說,經驗派不上用場...(略)』
p.219-
『(略)...你難道看不出來,我知道的事就是我的本性...(略)』
有些頁數我是用v.s.連結起來,這是我看第二次時發現的"前後呼應",覺得很有意思,不論我是否會錯意,至少我自己看的很享受~
把時代背景放進小說的佈景,把喬治的遭遇放在自己身上,我想應該就能感受到喬治每段言論都帶點諷刺、隱喻的針對所有。
壓抑、歧視、他人自以為是的憐憫,伴侶過世,不憤世嫉俗才奇怪...
就算經歷再多,那只是有用的處理工具...而非心靈救贖。
看看我、閱讀我、愛我,最後,我感受到的,是喬治在追求另一個"他只是他"的希望中睡去。
然而,如果一日不再開始,如果喬治不必再醒來於沒有吉姆的世界,如果喬治不用再在掙扎與放棄中抉擇...那麼,對喬治而言,也許是一件幸福的事。
補充資料:
石牆事件
高爾‧維達 ←不確定是不是這位...
沙漠之狐隆美爾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